文章封面图是德国数学家、集合论的创立者 康托 。 康托的工作富有革命色彩、极具创新精神,是我的中学时代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数学家。我曾经把他的头像从课本上撕下来,贴在自己的课桌上,激励自己日后成为一名数学家。
本文谨记录我的中学时代的梦想和回忆。
今年十月长假在老家时,翻到了自己中学时代的一些笔记本,本子中记录着我关于数学和物理的思考、奥赛的练习题、复变和近世代数的笔记等等,还夹着许多日记、格言和雄心壮志的目标。 岁月荏苒,长大后我并没有履行当时的愿望,也觉得愧对当时的自己。
初中时候,我有两个业余爱好:写小说和研究数理。记得当时写了一本神话小说叫做《莲花仙子》,在各个宿舍传阅,如今已经找不到那个本子了。 不过,研究数学和物理的本子《我的研究天堂》还在。里面记录了很多天真的、对物理定理的解释、证明,甚至一些发明。
当时的我对很多事情都想搞明白,理解清楚,因此经常“想入非非”,思考各种定理、原理到底是怎么来的,想办法用自己确信的、已知的理论去圆满地解释出来新的知识点。
这个笔记本上还记录了一些从微观角度的思考,比如“温度差导致的热传递现象”,“电流为什么具有热效应”,“为什么高温的物体容易变形”,现在来看很多想法和解释可能是错的, , 现在,我也很好奇地去 Google 下网络上、知乎上对一些问题的解答,比如蒲丰投针的解释,比如杠杆定理的解释,去验证下当年的思考是不是正确的, 当然有些是错误的,有些我到现在也觉得是正确的,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。
进入高中后,我便专一到只热爱数学了。高中最喜爱的一点就是图书馆,我甚至认为,高中的学校图书馆比大学的图书馆还要好, 里面有许多老数学书。我经常泡在空空的图书馆里看数学,对康托建立的集合论兴趣盎然,也会看一些近世代数和复变函数的东西,当时许多知识看不懂,但是十足有一种感觉,就是看到这些数学分支就非常的兴奋, 会觉得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非常地充实。我还托敬爱的数学老师代我邮寄一封信给一位数学教授,信中写满了我对集合论的一些思考,事实上这位教授也没有回复我的信件。高二以后我就寄希望于数学竞赛, 因此也记了许多的数学奥赛的笔记本,里面都是各种题目,和时不时的对自己的鼓励、日记和充满激情的豪言壮志。
把人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,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。
这是我写在高中时代的最重要的一本奥赛笔记本的第一页的一句话。当时的我非常讨厌死板僵硬的高考文化,“自命不凡”地追求数学家的梦 , 把奥数之路当成自己的唯一出路。 看如今的自己,倒是再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。
崇尚自由思维, 善用两面思考。
这是同一个笔记本上,最尾页的一句话,这句话到现在还有很深的印象。当时阅读康托的数学史,了解到他如何做出一一映射和对角线证明、如何富有革命精神地坚守真理、甚至患上精神疾病, 其中还有吸引人的悖论、自指,许多命题经常让我在自习课上面向窗外幽黑寂静的夜,“云里雾里、想入非非”。而康托所带给我的思维、认知上的巨大冲击,给我以启示,就是思维的自由性是非常珍贵的, 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。
这句话的下方写满了数学家的名字,和我高中时的课桌上一样,贴着康托和爱因斯坦的头像, 还有一张写满数学家名字的贴纸。其实,当时由于经常阅读数学史,所以在那个时候我有许多喜爱的数学家(比如欧拉、黎曼等)。虽然现在的我没有履行中学时代的愿望, 脱离了数学的路径,但是目前的我仍然对数学的科普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或许,大部分人最充实、最有梦想和追求的年代,就是自己的中学时代吧!那时候有发自内心的梦、和浓浓的兴趣。长大后,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, 我并没有非常惋惜没有继续当年的梦,计算机的世界也同样波澜壮阔,但现在的我确实该受到自己的责备、远远没有当时的自己那么有种、有梦、敢追、敢拼。
记得,当时有一位看学校门的老头爷爷这么说:你们毕业以后呢,有现在三分之一的勤奋的程度,那就足够了。 当时不以为然,现在看来,现在都不及往日的十分之一。
是啊,梦想在退步。
毕.
本文原始链接地址: https://writings.sh/post/my-notebooks-middle-school-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