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符串匹配 - KMP 算法原理和实现

KMP 算法 是用来在字符串中搜索一个子字符串的算法。

本文内容较多,需要读者静心阅读。

内容目录:

问题

在长度为 n 的字符串 s 中搜索长度为 m 的子串 p 的位置。

本文以 ABCDABCABCABABCABCDA 为主串 ,ABCABCD 为子串。

简单匹配

易知,简单匹配方法如下:

  • 将子串 p 依次对齐到 s 的每个字符的位置。
  • 迭代子串进行比对,如果全部匹配,则完成匹配。

此方法的代码省略,其时间复杂度是 O(m * n)

KMP 算法过程

算法思路

将上面简单匹配的过程展开,如下图 1.1 所示,其中绿色的部分表示字符比对成功,红色表示比对失败 。 图中每一次比对,都会将子串 p 右移一位,然后子串从头开始匹配。

图 1.1 - 展开简单匹配方法的详细过程

下面将考虑如何减少比对的次数

考虑第一次失配的状态,如下图 1.2 所示,此时绿色的部分是目前匹配成功的部分。

将说明,接下来的两次比对,可以跳过。

图 1.2 - 第一次失配的状态

原因在于,右移后的重叠部分 overlap 都无法匹配,整个子串 p 就不必比对了。

图 1.3 - 因为重叠部分不匹配,所以无进一步比对的必要

下面考虑第二次失配的状态,如下图 1.4 所示,同样的思路可以知道,中间的两次比对可以跳过。

图 1.4 - 第二次失配的状态

原因仍然在于,因为重叠部分 overlap 无法匹配,整个子串 p 必然无法匹配。

图 1.5 - 同样因为重叠部分不匹配,因此无进一步比对的必要

但是,下面一次移动,就无法如此断言。因为重叠部分 overlap 是匹配的,意味着尾端的 ABC 有可能作为下一次比对的开头,那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比对。

图 1.5 - 重叠部分匹配

以上所说的重叠部分 overlap 是什么?

在刚刚失配时,假设已经匹配成功的部分是 p' ,它是 p 的一个子串, 那么重叠部分是p' 尾部 和 右移 p' 后的头部交叉:

图 1.5 - 什么是重叠部分?

如果 p' 的尾部和头部是无重叠的,则可以开心地跳跃 len(p') 个字符。否则,如果 p' 的尾巴和头有匹配的部分,假如匹配了 len(overlap) 个字符, 那么只可以向右跳跃 len(p') - len(overlap) 个字符。

按照这个结论,算法过程优化为下图的样子:

图 1.6 - 优化后的算法过程

此外,因为重叠部分 overlap 已经是匹配的,所以,移动 p 后,不必回溯到 p 的起点再去匹配一次,直接从失配处继续匹配即可。

图 1.7 - 不必回溯重叠部分

如此,最终的算法过程则是下图的样子,可以看到,主串 s 的遍历无需回溯,只需要在失配的时候回溯子串就好了。

图 1.8 - 优化后的算法过程

而子串回溯时, j 应该跳到的位置,恰好可以用已经匹配好的子串 p' 的头尾重叠部分的长度 len(overlap) 来表达:

图 1.9 - 子串回溯的位置

失配时,子串回溯的位置是可以跳跃的,目标位置恰好是已经匹配好的子串的头尾重叠部分的长度 。 这是 KMP 整个算法的核心思路,也将应用到下面所讲的预处理环节。

接下来讨论,如何求解重叠部分的长度。

头尾公共长度

现在的问题是,对于子串 p 的每一个前缀子串 p' ,如何找到它的头部和尾部的重叠部分的长度?

图 2.0 -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求重叠部分的长度

我们观察一下本文例子中的 p' 的情况和对应的 overlap 长度。 下图 2.1 中左边的是 p 的每一个前缀子串,右边是头尾重叠部分的长度:

图 2.1 - 观察下 overlap 的长度

采用归纳法分析, 假设 p'(j) 表示长度为 j 的子串,其重叠部分长度为函数 f(j)。 我们考虑对它的右面新增一个字符,形成新的子串 p'(j+1)

  • 如果新增的字符和原来重叠部分后的字符相同,就是说 新的字符扩展了公共缀

    因此 f(j+1) = f(j) + 1 ,如下图 2.2 所示:

    图 2.2 - 新增一个字符 C 后,重叠部分变长

  • 否则,情况要稍加分析,同时也是 KMP 算法中最为出彩的一笔

    为方便说明,采用一个新的子串 pABACABABC ,作为示例。

    观察下面的情况,新增的字符没有扩展公共缀,但是,也形成了一个稍短的公共缀:

    图 2.3 - 新增一个字符 C 后,形成一个稍短的公共缀的情况

    当新增的字符没有扩展公共缀的时候,可以退而求其次, 从失配处开始,一步一步向前寻找是否可以匹配到一个更短一些的公共缀。

    会发现,这个过程十分类似 KMP 匹配的过程,非常神奇。

    图 2.4 - 向前找是否可以和更短的串形成公共缀

    上图中的 k 是下标,代表着拿 p[k] 和新增字符进行比对,初始为第一次失配的位置 f(j)

    前面的分析 可以知道, 当在 k 处失配时,可以直接跳到 f(k) 处继续比对。

    也就是,跳到当前已经匹配好的部分(下图中的 "ABA" )的头尾重叠部分(下图中为 "A" )的长度(下图中为 1 )处。:

    图 2.5 - 应用 KMP 的核心思路,比对过程是可以跳跃的

    又因为采用的是归纳法,所有 f(k) 的值都是已计算过的。

    因此,本情况下的算法步骤则是:

    • 初始化 k = f(j)
    • 比对字符 p[k] 和新增的字符,失配则应用 KMP 跳转规则 k → f(k) ,继续比对。
    • 直到两个字符匹配:

      f(k) 的跳转位置保证了失配处之前的字符串是匹配好的,意味着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共缀。

      k 是新公共缀的尾巴位置,所以新公共缀长度是 k+1 ,即得 f(j+1)

    特殊地,一直失配时,无法形成新的公共缀, f(j+1) = 0 ,下图是一个示例。

    图 2.6 - 当没有形成任何公共缀的时候

遂形成递推关系,这里所说的 f(j) 就是 next 数组,它指明了失配时,子串回溯的目标位置。

KMP 算法 next 数组计算中对 KMP 核心思路的再一次使用,应该是算法中最为精妙的设计了。

C 语言实现

根据上面的分析的两种情况,可以得出计算 next 数组的代码实现:

Next 数组计算 - C 语言实现 (简化前)
// ComputeNext 为长度为 m 的搜索串 p 计算 next 数组.
// next 数组的含义:
// 取字符串 p 的位置 j 之前的前缀字符串 p',其头尾的最大公共长度即 next[j].
// 在 KMP 中,next 数组的值的应用为,在 j 处失配时的跳转位置是 next[j].
// 此处采用归纳方法实现
void ComputeNext(char *p, int m, int next[]) {
    // 初始为 0
    next[0] = 0;
    if (m <= 1) return;

    // p' 是单个字符时,认为它无公共头尾
    next[1] = 0;

    int j = 2;

    while (j < m) {
        // last 是上一次计算得出的 next 值
        int last = next[j - 1];

        // ch 是归纳本次结果时新增的尾巴字符
        char ch = p[j - 1];

        if (ch == p[last]) {
            // 当 ch 和原公共缀后面的一个字符相等
            // 说明新增字符扩展了公共缀,则长度加一
            next[j] = last + 1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// 否则,观察新增字符 ch 是否和原公共后缀的一部分形成新的公共缀
            // 向前找出第一次匹配的位置 k
            int k = last;

            while (ch != p[k] && k != 0) {
                // 再次应用 KMP 的跳转规则:
                // 失配处跳转 k -> next[k]
                k = next[k];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if (k == 0 && p[0] != ch) {
                // 未找到任何公共缀
                next[j] = 0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// ch 和某子串的尾巴匹配,形成新的公共缀
                // k 是匹配的尾巴坐标,因此新公共缀长度是 k + 1
                next[j] = k + 1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
        j++;
    }
}

可以对上面代码进行简化:

Next 数组计算 - C 语言实现 (简化后)
// next[j] 的含义是位置 j 之前的字符串的头尾重叠部分的长度
void ComputeNext(char *p, int m, int next[]) {
    if (m > 0) next[0] = 0;
    if (m > 1) next[1] = 0;

    for (int j = 2; j < m; j++) {
        char ch = p[j - 1];
        int k = next[j - 1];
        // 向前跳跃匹配前缀
        while (k != 0 && ch != p[k]) k = next[k];
        next[j] = 0;  // 找不到默认为 0
        // 找到了,长度是 匹配位置 + 1
        if (ch == p[k]) next[j] = k + 1;
    }
}
KMP 查找过程 - C 语言实现
// KMP 从长度为 n 的字符串 s 中查找长度为 m 的字符串 p ,返回其位置.
// 找不到则返回 -1
int KMP(char *s, int n, char *p, int m) {
    // 预处理 next 数组
    int next[m];
    ComputeNext(p, m, next);

    // i 遍历 s
    // j 遍历 p
    int i = 0;
    int j = 0;

    while (i < n) {
        // 匹配
        if (s[i] == p[j]) {
            if (j == m - 1) {
                // 子串匹配到尾部,说明命中
                // 返回匹配的起始位置
                return i + 1 - m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// 否则,则继续匹配
                i++;
                j++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if (j == 0) {
                // j 已经在串首, 说明第一个字符不匹配
                // 不必再回溯子串,主串迭代进 1
                i++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// 失配,j 回溯
                // 回溯的目标位置,已经匹配到的子串的头尾公共部分的长度处
                j = next[j]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
    return -1;  // 查找失败
}

复杂度分析

从算法的总体过程可以看出:

  • 查找过程

    图1.8 可知,红绿色的方格是迭代点位。

    因为主串不回溯,失配时,j 回溯后会再原地匹配一次。

    所以,查找过程的迭代次数 = 横向的 i 迭代次数 + 纵向的重新匹配次数。

    n + 失配时重新匹配次数, 小于 2n

  • 预处理过程

    现分析 Next 数组计算的代码实现 ,亦可参考其伪代码:

    Next 数组计算的伪代码
    function ComputeNext
        while j < m // 外层循环
            last = next[j-1]
            if ch == p[last]
                // 第一个分支:扩展了公共缀的情况
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    // 第二个分支:向前找新公共缀的情况
                k = last
                while ...  // 内层循环
                    k = next[k]
                next[j] = k + 1
    

    分析第二个分支,即两层循环的情况。

    next[k] < k ,所以内层循环每一步 k 至少减少 1

    内层循环的起点是 next[j-1] ,终点是 next[j]-1 ,迭代次数不超过二者之差。

    对所有内层循环,求和总迭代次数,不超过 next[m-1] ,小于 m

    因此,即使两层循环,总时间复杂度仍是 O(m)

总体的时间复杂度则为 O(2n + m)O(n + m), 因经常 m < n ,也可说时间复杂度是 O(n)

时间最坏的情况

前面已讲,KMP 匹配过程,会在失配处回溯 j,再原地匹配一次,总体的比较次数是 n + 失配时重新比对次数

时间表现最坏情况是,失配时重新比对次数最多的时候。

下图是一种最坏情况, 共失配的点位是 n/m 个,每个失配点位会重新比对 m-1 次,因此总共比对次数是 n+(m-1)*n/m,接近 2n 次。

算上建表过程, 在最坏情况下,KMP 的时间复杂度仍然是 O(m+n)

图 3.1 - KMP 算法的最坏情况

时间最好的情况

最好情况,当然是失配次数最小的时候,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显然是 O(m)

图 3.2 - KMP 算法的最好情况

如果不考虑这种显而易见的情况,比如,当搜索串在主串中找不到的时候。 最好情况是每次失配只需要原地匹配一次, 也就是每次失配时最大程度地把搜索串右移,搜索串永不回溯,比对的总次数是 n+n/m

图 3.3 - 搜不到的情况下,KMP 算法的最好情况

KMP 算法在最好、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都是线性的。

(完)


相关阅读:

本文原始链接地址: https://writings.sh/post/algorithm-string-searching-kmp

王超 ·
喜欢这篇文章吗?
微信扫码赞赏
评论 首页 | 归档 | 算法 | 订阅